主题分类 | 体裁分类 | ||||
索 引 号 | 014290221/2024-00072 | 发布机构 | 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22-03-07 | |||
文 号 | 公开日期 | 2022-03-07 | 失效日期 | ||
名 称 | 《淮安市“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政策解读 | ||||
关 键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效说明 |
一、制定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老年人口由平稳增长向快速增长过渡的交汇期,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20年底,全市常住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3.85万人,占比为22.79%;65周岁以上老年人达到74.8万人,占比为16.42%。户籍人口中8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17.72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的15.31%(户籍人口数据为截至2021年9月份数据)。“十三五”期间,我市制定出台了健康老龄化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提升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70%,健康管理率达到67.36%,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69岁。随着老年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还存在着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市和人口超过50万的县(区)还没有老年病医院,3个县(区)没有护理院,医护专业人才短缺,老年健康政策体系、保障机制亟待完善等。为满足我市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制定了本规划。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巩固老年健康教育阵地,到2025年,以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教育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老年协会为基础,开放大学、老年大学、老年教育培训机构等为补充的老年健康教育阵地网络基本建立;推进老年健康教育,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2%;创新老年健康教育方式,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获得健康教育的便利性、可及性不断增强。
(二)强化老年预防保健。提高老年健康管理水平,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达到72%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加强老年人预防保健,建立健全老年健康三级预防体系,推进老年人失能预防项目,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和营养改善项目;推进体卫融合。
(三)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成市三级老年病医院,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分别建成1所以上二级老年病医院,所有县(区)建成1所以上护理院,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立符合标准的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 85%以上;推进康复护理服务发展,到2025年,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积极探索安宁疗护服务,加强老年健康科研工作。
(四)深化医养康养融合发展。丰富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模式,到202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护理、康复床位占比达到35%以上;推进医养签约服务发展,到2025年,力争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到2025年,建成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区)1个以上、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个以上;做好老年人常态化疫情防控。
(五)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加强中医药预防保健,开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
(六)加强老年专业人才培养。加快培养老年健康服务管理专业人才,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率先设立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结合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各类专业培训;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七)完善老年政策制度体系。完善老年基本医疗保障政策,探索制定与老年人疾病诊治、康复护理服务和安宁疗护服务需求相适应,与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相衔接的医保支付政策;加大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医疗救助力度,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做好医疗救助对象中老年人医疗救助,加大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建立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分担老年人健康风险的功能。
(八)推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老年健康产业,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
(九)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氛围。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到2025年,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成率达到95%以上,其中建成优秀单位占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总数达到30%以上;扎实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以及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