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小贴士

健康小贴士:接种肝炎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时间:2023-07-27   来源:淮安市疾控中心   字号:[ ]

2023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世界肝炎日宣传工作的目的,旨在提高人们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鼓励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一)病毒性肝炎是种什么样的疾病?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特点: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

主要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或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任一肝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引起机体的严重损伤,甚至威胁生命。

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顽固分子”乙肝:持续或反复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厌油、尿黄、上腹部(肝区)不适。“隐形杀手”丙肝:起病隐匿,绝大多数无明显症状。

(二)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近年疾病趋势如何?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3年6月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表中数据显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居法定传染病首位,死亡数居第三位;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数中,乙肝占82.21%,死亡数中,丙肝占90.29%。近30年前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29岁人群中,乙肝病毒携带率曾一度达到10.13% ,这个数字非常可怕,它意味着我国的年轻人里,曾经每10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而长期罹患乙型和丙型肝炎,易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是常见的死亡原因。

自2002年起,乙肝疫苗纳入我国免疫规划,在1992年、2006年和2014年,我国分别进行了3次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1岁~4岁儿童为例,乙肝表面抗原从1992年的9.67%下降到2006年的0.96%,2014年下降到0.32%。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重大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具体包括:诊断率达90%,治疗率达80%。而我国目前现状为:乙肝诊断率22%,治疗率17%。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所导致的占比为77%和84%。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发病数、死亡数,还是诊断率、治疗率等方面来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形势仍然严峻,因此,非常建议易感高危人群应主动积极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同时,人人应积极学习病毒性肝炎的科学预防措施,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三)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由于传播途径的不同,对应的预防措施也不同,因此可将五种病毒性肝炎分为两大类,分别进行了解。

(1)如何预防甲型和戊型肝炎?

甲、戊型肝炎为肠道传播,也称粪口传播,即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水产品(牡蛎、蛤、蚝等)进入消化道引起感染。

预防: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生食等,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可以选择接种甲肝疫苗和戊肝疫苗,有效预防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甲肝疫苗已经纳入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18月龄儿童免费接种,有感染风险的人和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学校、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也应接种甲肝疫苗。我国的戊肝疫苗为基因重组疫苗,适用于16岁以上的人群,可按“0、1、6月”的免疫程序接种。

(2)如何预防乙、丙、丁型肝炎?

乙、丙、丁型肝炎为血液、母婴、性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及医源性(被污染的针管等)传播。

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乙肝疫苗不仅能预防乙型肝炎,还能预防因乙肝病毒所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是全球公认的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同时,乙肝疫苗还可以预防丁型肝炎病毒 (HDV) 的进展。

①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未接种者应及时补种。由于儿童乙肝疫苗接种覆盖率上升,乙肝新发感染数已呈下降趋势。

②对于意外暴露者(如与乙肝感染者有血液接触)或免疫力较弱的群体(尤其是家中老人孩子等)不放心体内是否仍存在有效抗体,建议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如检测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测定<10mIU/mL或者阴性,应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并且按“0-1-6”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的接种。如仍无应答,对于16岁以上人群可接种1剂次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③其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未感染乙肝病毒人群也应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或暴露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家庭成员、有多位性伴侣者等。

除了接种疫苗外,针对其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范,也是预防的有效措施,如: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输血、使用血液制品、纹身、穿刺、口腔诊疗等;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

注意: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接触会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不会。乙肝病毒并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中无皮肤破损或血液暴露的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办公用品、住同一宿舍),在同一餐厅用餐以及共用厕所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三)罹患病毒性肝炎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如有疑似或不适症状,请尽早到肝病科、传染科或感染科就诊。如今,随着科技与医疗的发展,肝炎已经能够被检测和治疗。如果所有人共同努力,一个没有肝炎的未来是可以实现的。世卫组织呼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威胁。让我们携手抗击肝炎,共同为健康未来加油!